通過建設世界煉化中心和廣東省重要的能源物流基地,把濱海新區建設成為實施國家南海戰略和能源戰略的重要載體和平臺;以建設國家海洋經濟試驗區為契機,以建設省綜合改革試驗區為動力和抓手,把濱海新區打造成為南中國智慧型生態宜居海韻綠城,探索出一條后發展地區又好又快實現城市化、廣東東西兩翼協調發展和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成為粵西崛起的龍頭和引擎。按照“三步走”戰略有序推進,實現“五年具規模、十年見新城、二十年創一流”的發展目標。2015年,開發建設全面展開,濱海新城初具規模。2020年,主體功能基本具備,濱海新城框架基本形成。2030年,發展水平達到一流,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環境優美的濱海新城基本建成。
近期(到2015年)。啟動起步區(電城鎮、博賀鎮)開發建設,突出抓好起步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制訂,抓緊推進重大交通、水利、環保、電力、口岸等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博賀新港區、吉達港區、博賀灣新城建設為重點,加快推進博賀新城建設;以博賀國際旅游度假島建設為重點,創建廣東省濱海旅游產業集聚區。同時加快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信息產業區和河西工業區的建設,以中央商務區和中央政務區為重點,加快推進水東灣新城建設。
到2015年,開發建設全面展開,起步區建設初具規模?;A設施框架基本形成,初步實現對外交通快速化和對內交通便捷化。港口建設全面推進,茂名港年貨物綜合通過能力達到6000萬噸,以工業港為主體的多功能、現代化綜合性大港初步形成?,F代產業發展全面啟動,臨港重化工業、大型裝備制造業和現代物流業形成規模,信息產業加快發展,特色農業和海洋產業上新水平,二、三產業占生產總值的比重有較大提高。城市集聚和輻射功能明顯增強,環水東灣新城初步建成,博賀灣新城建設有序推進。開放合作不斷深入,經濟實力顯著增強,2015年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000億元,城市化水平達到50%以上,5年累計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00億元左右,實際利用外資30億美元以上,利用內資1000億元以上。城鄉居民收入顯著增長,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城鄉差距明顯縮小,區域一體化格局初步形成。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取得成效,營商環境、政務環境和治安環境進一步改善,地區形象顯著提升。
中期(到2020年)。起步區建設全面推進,以做大做優產業為重點,高水平建設博賀臨港工業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信息產業區和濱海旅游區,改造完善河西工業區,完善園區基礎設施,打造若干個國家級循環經濟示范園區,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大新區形象推廣,提高影響力和知名度。
到2020年,主體功能基本具備,濱海新城框架基本形成。區域性交通物流樞紐地位基本確立,產業多元化發展加快推進,世界級石化產業基地和廣東能源、裝備制造基地基本建成,對東盟開放的基地功能基本形成,循環經濟示范園區、海洋產業集聚示范區和濱海旅游產業示范園區初具規模,地區生產總值超過3000億元,城市化水平達到70%左右,人民生活明顯改善,社會保障體系覆蓋城鄉,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務。新增億元地區生產總值所需新增建設用地量下降,單位生產總值能耗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明顯縮小,生態環境明顯優化,在粵西地區率先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
遠期(到2030年)。以城市服務功能建設為重點,推動商貿、物流、金融、科技等現代服務業發展,提高綜合服務能力,促進形成經濟繁榮、環境優美的富有特色海韻綠城。
到2030年,發展水平達到一流,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環境優美的濱海新城基本建成。形成以現代服務業、信息產業和先進制造業為主的產業結構,具有國內先進的科技創新能力和外向型多功能現代化的城市功能,成為現代產業聚集區、科技創新引領區、改革開放先行區、和諧社會示范區和生態文明示范區,地區生產總值達到8000億元,城市化水平達到80%左右,基本實現全域城市化,實現全社會更高水平的社會保障,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和環境質量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
?